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和自然的关系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海辰山植物园 Author 沈秋,王西敏
1)孩子自己是怎么看待他们和自然的关系的?2)孩子和自然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为了解答这两个问题,美国夏威夷大学的Kalvaitis和洛拉斯学院(Loras College)的Monhardt进行了一项研究,让176名一到五年级的小学生们用笔画出他们在自然中的场景,并且用一段话描述画的内容以及他们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分析孩子们的绘画和文字描述,研究人员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可以为课程设计者和老师们提供参考。
孩子是自然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在自然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提到要建立孩子和自然之间的联结。但是在过往的研究中,孩子和自然的关系却较少得到关注,包括他们如何通过日常与自然的互动来了解和参与自己周遭的环境。通过对孩子与自然关系的进一步理解,自然教育可以更有效、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实际需求,并且自然教育工作者可以找准不同年龄段儿童对环境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在一个发展的框架下设计自然教育课程。
1)孩子与自然的关系中常见的特征和这些特征的频率是什么?
2)孩子通过不同的方式体验、理解、概念化和解释他们与自然的互动,这些方式之间有哪些定性的差异?
该研究是基于建构主义视角(constructive perspective)的理论框架,即孩子对自然及其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是基于过去和现在的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作者选取美国落基山西部城乡过渡地区一所主要讲英语的学校,共有176名6-11岁的孩子参加,包括34名一年级学生,37名二年级学生,32名三年级学生、38名四年级学生和35名五年级学生。
孩子们被要求“画一幅你在自然中做某件事的画”和“写一段关于你的画,以及你与自然关系的文字”。孩子们会拿到一张纸、铅笔和蜡笔,并独立工作55分钟。
01
随着年龄的增长,绘画中包含家庭的比例逐渐降低。将家庭包括在绘画中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从一年级(6-7岁)的32%下降到二年级(7-8岁)的16%,到三年级(8-9岁)的9%,到四年级(9-10岁)的10%,再到五年级(10-11岁)的5%。
这说明了什么?由于当今社会的节奏加快,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往往疏于照看孩子或者把照看孩子的工作交由老人,其实就丧失了和孩子最关键时期互动的机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长大,在心理上对父母的依赖性开始减弱。所以说,如果我们错过了陪伴孩子的最关键时光,也许就是永远失去了机会,希望年轻的父母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02通过分析绘画中的元素,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更经常出现的元素有自然区域、工作、学业、家务、远足和爬树,而逐渐递减的元素有动物、昆虫、驯养的、狗和马。宠物(主要是狗)在许多低年级的儿童与自然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经常是孩子们外出的催化剂,比如需要遛狗。
现在中国城市里养狗的风气也很盛,农村更有养狗的传统,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也能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国家养狗是为了陪伴孩子,而中国年轻人养狗是为了陪伴自己或者老人,一旦生了孩子,出于担心宠物传染疾病的考虑,往往会把狗送人。而父母也不太支持孩子养狗作为宠物。
面对孩子养狗的要求,父母的反应往往是“养你一个就够我们忙得了,哪里有空还再养一条狗!”其实,不少研究都表明,如果孩子有机会和宠物狗一起长大,照顾宠物狗,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很大的益处。父母们可以多多考虑这一点哦!
03
孩子对自然有着深深的喜爱之情,他们通常会用“喜欢”或“爱”来描述,这主要是基于他们通过玩耍对自然的体验。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会画他们自己在自然中玩耍(89%),并在文字叙述中加入“玩耍”一词,表明玩耍是他们在自然中喜欢做的重要的自由活动。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玩耍在绘画中出现的频率在不同年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所有参与研究的孩子几乎都将其包括在内。压倒性的积极的情感基调(只有3%的孩子在绘画中展现单一的消极情感基调,而54%的孩子为积极情感基调)表明总体而言,孩子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有益的。
面对这个结论,还能说什么呢?还是多让孩子在户外玩耍吧!
04即便作者是在上学期间收集的数据,176名儿童中只有2名将自己画在学校环境中,说明这些孩子并没有将自然经历与正规学校教育联系起来。
这说明,加强学校和植物园、保护区、湿地公园等机构的合作,让孩子有更多的自然体验,成为他们成长中重要的生命经验,是多么迫切的一件事!
05
孩子们并不认为自己与自然是分离的。在他们的叙述中,孩子们用“朋友关系”来描述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他们经常感到与自然的“关系”就像他们与家人的关系一样。
那么,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消失的呢?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把自然当作“朋友”了呢?可能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长大成人的人好好想一想。
此外,文章还指出,不同年级的儿童对自然的体验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他们在成长和成熟过程中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低龄儿童中,家庭、朋友、宠物和动物在儿童与自然的关系中起着更大的中介作用。更多在附近的自然环境中(如后院),与其他人互动的活动(观察昆虫、采花、照顾动物)。大一点的孩子则倾向在更遥远的环境中描绘他们与自然的关系(徒步旅行,欣赏风景,在户外工作);他们独自一人在“自然区域”“感觉”和“思考”。
作为自然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这种关系的发展性,从而更好地利用特定年龄段孩子的兴趣和激情。认识到儿童不断变化的生态人格的存在,将使自然教育工作者在设计课程时,更好地连结孩子的实际生活。这项研究的成果也为课程开发、教育实践和政策提出了借鉴。
最后,作者也提到,孩子与自然的关系可能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些发现仅针对这些参与研究的孩子们。在不同文化、地域和社会经济背景下,孩子与自然的关系仍待研究。我们期待中国类似的研究尽快出现。
—推荐阅读—
点击上图了解详情及投稿
(夏天/绘)